Mick Goodrick – In Passing
Mick Goodrick – In Passing
音乐试听:
音频片段:需要 Adobe Flash Player(9 或以上版本)播放音频片段。 点击这里下载最新版本。您需要开启浏览器的 JavaScript 支持。
没有人知道1978年时的Mick Goodrick是怎么想的:才华横溢的自己正处风华正茂之时,身边纠集一帮当时最好的爵士音乐家随时愿意为他出工出力,通往青史留名的成功乐手之路可谓畅通无阻,有技术有想法有唱片公司支持,天时地利人和具备。然而,同年在ECM公司的计划下录制并发行了个人首张专辑In Pas(s)ing之后,Goodrick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向后转起步走,回到了自己职业乐手生涯的起点,回到了成就自己一身本领的伯克利音乐学院让自己变成能够成就更多人一身本领的音乐教育家。现在再回头来听32年前的这么一张In Pas(s)ing,我们发现的是岁月的冲刷几乎夺不走其中任何的一丝精彩,音乐生命力依旧不显一丝老气,技巧精湛意识前卫。再来看Goodrick隐退为师之后都教出过什么样的学生:学生中最顶尖的三个Mike Stern,、John Scofield,、Bill Frisell,哪个不是后来吉他界顶尖的人物?于是我就蓦地有些看不明白了:有大才之人,却不愿自己攀枝折桂,宁愿身为绿叶以托他人成花,这样的人物是大贤呢还是大愚呢?想起今天与旅美画家苏上舟的一席对话,颇为感慨欧美艺术家与中国艺术家之间创作心态上的巨大不同。当代欧美的艺术家,大多都可以更纯粹更没有物欲名利目的地去生活去追求艺术创作的真尖。而我们国内当下多数的艺术人为了名利地位,可以钻营可以炒作甚至可以不择手段,人之自我修为尚不能抵路边遗钱两贯,人之风骨气度亦不当些许强权重压,如何有力有心去直面真知。体制问题?社会大环境影响?又或是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双重迷失的结果?也许我们一直在错得离谱的方向上越走越远。思考良多之后,我对Mick Goodrick当时的选择的迷惑,似乎突然转变成一种很明确的羡慕。Goodrick不管是愚是贤,也许当时的他继续乐手生涯确实更能让他爬上某个巅峰名留青史,然而他反方向的选择却无比清晰而坚定,他的追求并不光彩华丽而只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般的幕后快乐,这种心境的淡然与质朴,选择上的清楚与坚定,我做不到…
闲话说过了,该回到音乐上。In Passing一曲,在创作上是由四位乐手Jack DeJohnette, Eddie Gomez, Mick Goodrick, John Surman共同完成。这就形成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想象一下四个顶尖的乐手同时往一首歌曲中均衡地放进了自己个性十足的元素之后,会形成什么样感觉的东西呢?好,按下Play键,一路过去我们听到的是:Mick Goodrick依然选择绿叶式的淡淡撩拨退居幕后,非典型爵士风格性的演奏铺垫似地洒满全曲;英国籍萨克斯手John Surman一贯的温文尔雅地演奏,不乏热烈不乏激情,却始终控制着情绪不至于走向野马脱缰保持整体声音的顺滑流畅;Eddie Gomez想象力创造力仿佛无穷无尽,一把低音大提琴天马行空吉他似地弹奏着,4’04”时勾引似的一段跳动邀舞似地引得萨克斯呼啸而出,风骚十足;而鼓手Jack DeJohnette,这个号称任何风格的鼓点都能信手打来的家伙,一通又一通力度越来越重的击打,与Goodrick的吉他声形成强弱互补的同时,不忘呼应John Surman掀起的每一次高潮,密集的鼓点又补充了Eddie Gomez自由反串之后留下的低音区空缺,一人照应三家,当真是无所不能。四方元素莫名契合所产生的化学反应,直接让In Passing一曲从一开始就让人感觉到音乐中一股强大的活力,自Goodrick第一声拨弦开始便百花齐开生机勃勃似地存在着,会意之人闻之而心生欢愉。这种活力,充满野性脱离约束,发自随兴没有刻意,歌名In Passing便大概是“顺带(弹奏一曲)”的意思,看起来轻巧,实则内在深厚。高手之作,精至于此。
Slowghost
2011.12.19.
本篇文字为“暖房”作者原创,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内容,请标明出处。